在凈水器領域,超濾、反滲透和納濾是三種重要的過濾技術,它們的工作原理與區別如下:
超濾(Uf):
其工作原理基于膜分離技術,利用 0.01 至 0.1 微米的半透膜,依靠壓差作用,對水中膠體、鐵銹、懸浮物、泥沙以及大分子有機物等尺寸大于 0.01 微米的污染物進行過濾。超濾的一大特性是其膜可通過反沖洗來清潔膜面,這有助于維持較高的水流速度。而且,超濾過程無需外接電源,也不會產生廢水,經超濾處理后的水中會保留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。
反滲透(Ro):
反滲透采用以壓力差為驅動的膜分離過濾技術,其膜孔徑達到納米級,僅為 0.0001 微米。在特定壓力下,水分子能夠透過反滲透膜,而源水中的無機鹽、重金屬離子、有機物、膠體、細菌等雜質則被攔截。反滲透膜無法進行反洗操作,運行時需要連接電源,并且會產生廢水。不過,它的過濾效果極為出色,能夠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屬、農藥殘留、三氯甲烷等各類化學污染物。
納濾(Nf):
納濾是在壓力差推動下實現的液液分離手段,也被稱作低壓反滲透。它的關鍵在于納濾膜能夠讓鹽及小分子物質透過,同時截留大分子物質,其截留分子量范圍在 200 - 1000MWCO 之間,恰好處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,在溶液中大分子物質的濃縮與純化方面應用廣泛。納濾膜的孔徑特性使其既能去除水中的離子、大分子和膠體等雜質,又能保留部分有益礦物質。
綜合來看:
在過濾精度方面,呈現出反滲透>納濾>超濾的排序。能耗方面則是超濾<納濾<反滲透。從電源需求角度,超濾無需電源,反滲透和納濾均需電源。廢水產生情況為反滲透會產生廢水,超濾和納濾則不會。至于礦物質保留情況,超濾會保留礦物質,反滲透和納濾僅部分保留。
通過上述詳細對比可知,這三種技術在不同方面各具優勢與劣勢。消費者可依據自身的實際需求,如對水質的要求、能耗的考量、是否方便接電以及對礦物質的需求等因素,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凈水器技術。